作者:通途交通培训 发布时间:2021-06-21
近日,杭州高女士乘坐首汽网约车期间,突然开门跳车,受伤入院一事,引发舆论持续关注。
据富阳区网约车事件联合调查处置组通报,因司机两次未按导航行驶,让乘客高女士产生了恐慌心理,做出跳车举动。交通部门将依法依规对网约车司机和首汽约车平台进行处理。
这起案件,也让人想起今年3月发生的货拉拉事件。当时货车司机也是存在多次偏航行为,并拒绝了乘客的停车要求,最终导致乘客跳车身亡。可以想见的是,偏航行为本身,在不少女性心中已经产生了负面印象,会产生强烈的心理紧张。
在杭州这起事件中,偏航究竟合不合理,依然有待调查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网约车偏航,其实是个挺常见的现象。抛去有意绕路或其他不合规的情况,网约车司机基于经验判断作出与导航软件不相符的路线选择,现实中也是经常发生的。
但该事件应当引发的思考即是,导航软件给出的路线,究竟处于何种地位?是相当于运输合同里的具体条款,还是一个路线参考?路线变更,是否相当于合同条款变更?司乘双方是否需要充分达成意见一致?网约车平台,是否需要厘清这种变更的性质,并在系统中予以记录?
至少从这起事件看,对于网约车偏航的情况,平台从技术层面作出规制,并制定相应的程序规范,已有相当的必要性。
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和细节完善,乘客对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的心理预期是不同的。网约车已经被认为技术语境下的互联网创新,人们对算法、平台给出的路线规划是高度信赖的。
相比之下,司机本身经验的重要性已经降低。平台有必要考虑乘客的这种心理预期,对偏航行为作出更明确的规范。
当然,这对于网约车公司来说,肯定是一种加压,但这也是网约车作为互联网经济形态的应有之义。网约车作为技术革新,有必要承载更高的细节要求,尽可能地堵上所有的安全漏洞,成为真正让乘客安心的出行方式。
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给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