池州市情况介绍
作者:通途交通培训 时间:2017-04-01
池州东邻金陵,西眺匡庐,南接徽杭,北濒长江,吴头楚尾,承东启西,是一方古老神奇之地。吴侬软语、三楚情思、中原雄风融汇流转,千年文脉、古老戏曲、大愿精神绵延传承,文化厚积,风采勃发,灿然闪耀于大江之滨。
池州历史悠久。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繁衍生息。大禹分天下为九州,池州为扬州之域;秦统一中国后置36郡,池州属扬州之鄣郡;西汉元封二年置石城县;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始设州,迄今已有1380余年历史。
池州山川秀丽。叠峰翠岭,连绵千里;奇构异形,牯牛天降;清荣峻茂,林木萧森。悬泉瀑布,飞濑绿潭,碧破万顷。鲂鲤跃鳞于晨曦,群鹤翻飞于碧空。古人叹之,谓此地有潇湘之色、琅琊之气、苏扬之风、秦淮之韵。尤其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九华山,天河绿水,钟灵嵯峨,人称“莲花佛国”,享有“东南第一山”之美誉。
池州文化灿烂。戏曲“活化石”池州傩、“南北时尚”青阳腔,皆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商周时代,青铜文化兴盛,汉代至两宋,池州为江南铸币重地。历史文化滋润,灵山秀水哺育,遂使英才辈出,群贤纷至。陶渊明、金乔觉、李白、杜牧、苏东坡、王安石、包拯、岳飞、王阳明、姚鼐、弘一、黄宾虹、张大千等历代文坛巨擘、哲人政要、丹青名家,皆曾游历寓居于此,呤哦禅修于斯,或探佛学真味,究理学要义;或纵情放歌,徜徉山水;或挥毫泼墨,存形丹青,留下无计名篇秀作。历代名家大作,金声玉振,灿若玑珠,酿就“千载诗人地”之美誉;一应仙踪圣迹,文化瑰宝,历经摩娑荡涤,光华愈显,卓然于今。山水与古迹交融,自然与文化辉映,历史文化名城之灿然风韵昭然于世。
1、池州市区位、面积、人口
池州市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,北临浩荡长江,南接雄奇黄山,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,也是安徽省“两山一湖”(黄山、九华山,太平湖)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现辖贵池区、东至县、石台县、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,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,总人口156万。全市生态环境良好,经济与人口、环境协调发展,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。
2、池州市的地质概况
池州市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,根据地层、构造、岩浆活动的差异,池州市为下扬子台坳。地层发育齐全,基岩为较完整角砾岩,强度较高,承载力大。
3、池州市的气候条件
池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四季分明,无霜期长,年平均气温16.5℃,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mm,平均日照率约45%,年均无霜期达227天。
4、池州市的交通状况
——港口: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2公里,航道达国家一级。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,岸线长24.5公里,现有3000吨级泊位17个,5000吨级泊位11个。池州港泥洲港区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,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461万吨。
——公路:国道318线、206线,沿江高速公路、合(合肥)铜(铜陵)黄(黄山)高速公路和安(安庆)景(景德镇)高速公路均穿越池州,南北贯通、东西便捷的快速通道已经形成。
——铁路:铜陵-池州-九江段铁路正在建设,铜陵-池州段已开通,2008年可全线通车。上海-南京-芜湖-池州-安庆的城际铁路200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, 2009年可望正式通车。
——航空:池州周边分别有合肥(200公里)、安庆(60公里)、芜湖(170公里)、南京(250公里)民航机场。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的九华山旅游机场,预计“十一五”末建成。
5、池州市的教育、文化、卫生事业
全市有高等院校2所,中等专业院校26所;全市有广播电台4座,电视台5座,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3%,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%;全市卫生医疗机构323个,其中三等甲级医院1座,二等甲级医院3位,各类床位总数3550张,卫生技术人员3500人,并拥有血站和急救中心。
6、池州市旅游资源
池州是安徽省重点发展的“两山一湖”(黄山、九华山,太平湖)旅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——九华山、国家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——牯牛降、国家级湿地保护区——升金湖和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,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——秋浦仙境、石台溶洞群、东至大历山等。九华山是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区,景色奇秀,古刹林立,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。牯牛降自然保护区完整地保存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的原始生态,森林覆盖率高达90%以上,有植物约1000余种,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251种,被专家们誉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。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3.3万公顷,享有“中国鹤湖”之称,全国现存的9种鹤类,在此越冬的有4种,是中国最大的白头鹤越冬地之一。这些风景名胜区、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、多样化的生态资源、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成为生态旅游的胜地。
7、池州市的矿产资源
已探明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40余种,其中铅、锌、锑、锰等金属矿产储量居安徽省首位,金、银储量可观,特别是方解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石英砂、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品质优、储量大,开采方便。
8、池州市的岸线资源
拥有162公里长江岸线,2005年编制了《池州市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》,大量岸线资源有待开发利用。
9、池州市的水资源
人均水资源4300立方米,是全国的2倍,安徽的4倍,而且水质良好。
10、池州市的林业资源
森林覆盖57%,其中有林地680万亩,林木蓄积量2168万立方米。
11、池州市的土地资源
共有耕地194万亩,未利用土地143.7万亩。
12、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
2006年,全市GDP 130.1亿元;财政总收入15亿元;外贸进出口总额7368万美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.5亿元;固定资产投资额91.04亿元;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15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3347元。
13、池州市工业产业结构
“十五”末,池州工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非金属新材料、有色金属冶炼、纺织、化工、机械仪表、食品等产业群体。
14、池州市农业的八大优势产业
“十五”末,池州农业基本形成了优质粮油、棉花、茶叶、特色水产、畜牧、茧丝绸、蔬菜、经果林(中药材)八大优势产业。
15、池州市招商引资情况
2006年全市单个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1007个,到位资金61.1亿元,其中实际利用外资5531万美元,引进省外资金36.7亿元,引进市外资金21亿元。
16、池州市园区
池州市有各类园区6个,分别为:池州经济开发区、贵池工业园区(含马江新区)、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区、东至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、青阳经济开发区、贵池马江新区、石台工业园区,其中前三个为省级开发区(园区)。
17、池州市的经济园区特色
池州经济开发区:池州经济开发区1995年12月15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,总体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,先行开发建设面积16.2平方公里,分为一区(中心区)二园(金安生态工业园和临港工业园)。中心区规划面积1.2平方公里,紧临池州市主城区,布局主要按照行政办公、商务、科研和生活服务等功能,配备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;金安生态工业园规划面积3.4平方公里,主要依托区域地形、地貌特征,依山就势,设区建厂,安排农产品深加工、生物制药、轻纺加工等项目;临港工业园规划面积11.6平方公里,地处池州港新港区,依托长江黄金水道、港口码头,交通运输枢纽、大电厂,安排大用电量、大用水量、大运输量及大型矿产品深加工项目落户。
贵池工业园区:包括贵池民营工业园和马江新区,马江新区位于贵铜公路以南,马江公路以东,距池州主城区仅6公里,横跨贵池区马衙镇和江口街道办事处,规划用地面积21.6平方公里。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泥洲港、沿江高速公路、铜九铁路较近,水陆交通十分便利。马江新区规划集新兴工业、商业居住、行政办公、公益事业等城市功能于一体,工业主要发展机械、电子、轻纺、食品、生物制药、新材料等产业。
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区: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,起步区面积1平方公里,是安徽省唯一的化工特色园区,重点发展硝基、胺基系列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医药、农药、生物化学、高级材料加工等主要化工产品。
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:园区规划总面积1.1平方公里,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、商贸物流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业。
青阳经济开发区:园区布局以“一区三园”的结构模式,即木镇工业园、新河工业园、东河轻纺园组成,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。木镇工业园拟建全国最大的钙业非金属新材料加工基地,是以钙业非金属矿深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化园区,该园规划面积169公顷。新河机电加工工业园规划面积307公顷,以机电加工为其主导产业。河东工业园规划面积126公顷,以纺织、缫丝为主导产业。
石台工业园区:园区距石台县城7公里,规划总面积1.26平方公里,其中一期工程1900亩,产业定位以食品、旅游工艺品、土特产品加工以及高新科技产品等无污染行业为主,重点发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加工工业,预留发展商贸等第三产业空间。
18、到池州投资的上市公司
到2006年底,到池州投资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国风塑业、海螺水泥、上海华联、马钢股份、宝钢股份、华源股份、华电股份、重啤股份等。
19、外来投资在池州建设的重点骨干企业
1、安徽省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
2、安徽池州九华发电有限公司
3、安徽省池州有色金属(集团)有限公司
4、重庆啤酒安徽九华山有限公司
5、安徽国风非金属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
6、安徽东至华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
7、安徽华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
8、英格瓷颜料(青阳)有限公司
9、青阳县飞达制丝有限公司
10、安徽东方钙业有限公司
11、青阳县思得麻纺织有限公司
12、安徽省青阳逸伦麻业有限公司
13、安徽皖宝矿业股份有限公司
14、安徽省池州精晶冶化有限公司
20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
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以追赶全省和沿江城市平均水平为目标,以工业化为核心,以大开放为主战略,以招商引资为抓手,以工业园区为平台,全面落实“生态立市、工业强市、旅游兴市、商贸活市”战略举措,解放思想,改革创新,推动“全民创业”,加速奋力崛起,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。
21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池州市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
走“新型工业化道路”,以加快发展为主题,以优化结构为主线,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。把实现工业化同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,将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转变为工业经济优势。精心培育一批骨干企业,组建一批新的企业集团,打造一批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,形成几个新的支柱产业,推动全市工业上规模、上水平、增效益、增实力,保持其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。
22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池州市经济发展主要目标
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,力争达到300亿元;人均GDP达到1850美元,力争达到3000美元(常住人口);财政收入达到25.8亿元,力争达到30亿元。
23、池州市“583”工程
“583”工程的具体内容是:大力培育非金属新材料业、旅游业、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、能源产业等五大支柱产业;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;确保“十一五”末经济总量、人均GDP、财政收入等三项指标均比“十五”末实现翻一番,力争实现经济总量300亿元,人均GDP3000美元<按常住人口计算>,财政收入30亿元的目标,促进池州奋力崛起。
24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池州市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
主要是非金属新材料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业、能源产业、轻纺工业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、数控机械装备制造业、化工产业。
25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池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
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,绿色(有机)食品生产、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和清洁能源开发为重点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,利用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技术,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、养殖业,推进绿色无公害农业、出口创汇农业及生态庭院经济发展。
26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池州市的旅游业发展
以“两山一湖”整体开发为契机,加速旅游业产业化进程实施“大九华、大旅游、大产业”战略,将池州打造成为国内著名、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。
上一页:池州双塔的由来
下一页:池州有什么特产